![]() 以及社區中的團購存有不公平的交易,遭到市場監管部門處罰。 因為該公司的財務問題,悄然延燒到整個高風險債券市場,導致其他房地產開發商的債券遭也莫名遭到拋售。許多人對美國雷曼兄弟(Lehman Brothers Holdings Inc.)次級房貸風暴,所引起全球金融海嘯仍記憶猶存,當時美股數月間蒸發51兆美元(新台幣1463兆元)的市值,全球經濟衰退近十年。 這樣整體投資市場的危機,讓北京當局陷入兩難,一方面是恆大已經債台高築,不應再放寬舉債限制。報導稱,雖然中國房地產商早已意識到高槓桿的問題,但大型企業要轉型並不容易。簡言之就是要老闆們勒緊褲帶,盡力為企業體瘦身。截至今年6月來公佈的資訊,有息負債仍高達880億美元(新台幣2.4兆元)以上。而本為明星產業的恆大汽車,虧損竟然也高達7.41億美元,其股價在聞訊後重挫19%,創下歷史新低,目前市值僅有65億美元。 近年中國政府的監管力道加劇,恆大創辦人許家印於今年8月辭去董事長一職。2018《財富》世界500強發布,恒大以460.19億美元(新台幣1.3兆元)的營業收入位列230名,同年台積電僅為368名。圖為2020年12月工程進度 污水處理場協助處理廚餘,營建署:2024年開始營運 陳椒華認為,從2018年末至今,環保署明明有將近三年的整備時間,卻因缺乏與各部會、各縣市政府的通力合作,導致廚餘處理設施的量能擴充速度緩慢,無法立即因應疫病危機。 李易書強調,環保署建置的回收設施可消化全國的廚餘,只是需要調整。農委會畜牧處科長葉昇炎補充說明,在2018年爆發非洲豬瘟疫情後,農委會就打算推動全飼料養豬的政策,當時有398家使用廚餘的養豬場配合轉型、109場養豬場退場,直到目前剩676場。環保署投入13億建回收設施,可處理全國廚餘 環保署督察總隊科長李易書說明,自2018年爆發非洲豬瘟疫情後,環保署投入了13億的經費補助各地建置廚餘回收再利用設施,已完成51套破碎脫水設備,17套高效堆肥設施,並改善47處公有推肥場等等,在疫情之前,環保署利用既有的這些回收設施,約可處理全國54%的廚餘,回收去作堆肥或生質能。如高雄轄內鳳山污水處理場內就有閒置消化槽可改用來處理廚餘,處理量能預估高達每日350噸,遠遠超出高雄的廚餘回收量每日221噸,卻因為市府懈怠,至今未能轉型活化。 謝和霖表示,環保署早在2019年即提出將閒置消化槽活化轉型來處理廚餘的構想,但主管民生污水處理場與下水道的營建署,遲遲拖到今年7月才開始與相關縣市溝通。農委會防檢局科長蔡政達說,風險出在蒸煮的處理過程,只要過程中出現一點瑕疵,病毒就可能傳入台灣豬隻身上。 根據環保署統計,目前全台每日廚餘回收量約有2250公噸,而國內合法申請使用廚餘餵豬的養豬場有676家,飼養豬隻約43萬頭,每天可消化約1200多公噸的廚餘,占國內廚餘再利用的最大宗。Photo Credit: 桃園市政府提供 桃園生質能中心將在今年10月完工,每日可貢獻135噸處理量。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指出,部份仰賴養豬場消化廚餘的縣市,並未積極運用環保署的補助經費去擴充廚餘處理能力。營建署下水道工程處處長曾淑娟解釋,營建署推動「污水下水道第六期建設計畫」,就包含了善用既有厭氧消化處理單元餘裕量,協助處理廚餘的規劃,目前已鎖定鳳山污水處理場做為廚餘共消化示範廠。 此外,桃園尚有一座大型生質能處理廠將在10月完工,每日將再增加135噸處理量。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李蘇竣報導 為防堵非洲豬瘟病毒,農委會日前宣布禁用廚餘養豬一個月,但廚餘的去化問題也引發民間關注。目前政策傾向採用全飼料養豬。環保署因應防疫措施規劃,廚餘將循既有的再利用管道進行處理,如堆肥、生質能等,剩餘無法回收的部分將會進到焚化爐或垃圾掩埋場。 Photo Credit: 環境資訊中心 / 李蘇竣攝 陳椒華擔憂大量廚餘送進焚化爐會產生戴奧辛污染,籲各部會合作強化廚餘回收能力 陳椒華指出,廚餘可用來堆肥、高速發酵或生質發電,但目前廚餘資源化量能不足,加上防疫政策來得緊急臨時,部分廚餘還是得送進焚化爐焚燒或是掩埋,而焚化垃圾通常會產生約10%底渣,恐加劇焚化爐惡化及污染,增加底渣廢棄物。陳椒華呼籲,各部會要協調合作,加強廚餘去化,提升再利用量能,不要讓廚餘資源遭到浪費,或衍生出戴奧辛空污及底渣廢棄物問題,才能兼顧防疫與環保課題。 李易書解釋,因這些回收設施原本都是以處理生廚餘為主,無法馬上處理養豬的熟廚餘,需要時間進行調整轉換,因此暫時先由焚化爐及掩埋場消化,再慢慢導回到回收處理設施。禁用廚餘養豬一個月,廚餘去向成關注焦點 國內檢出數例含非洲豬瘟病毒的肉製品,為避免病毒藉由廚餘進入養豬場,非洲豬瘟災害應變中心指揮官、農委會主委陳吉仲8月27日宣布,自8月30日起,廚餘禁止進入養豬場,9月1日至9月30日養豬場全面暫停使用廚餘養豬 選民對她的高度信任,其實也反映了選民的不安,不論將來誰接班,她在德國政壇留下的真空都很難填補。在她下台前夕,民眾對她的信任度,正好攀上執政16年來的高峰。「德國選民對他的印象已根深蒂固,認為他缺乏總理的架勢,他想在選前最後幾週扭轉形象十分困難。不論最後誰拿下最高票,都可能因得票率不足,被迫與其它2個政黨合作,才能掌握國會的過半席位。早在2年多前,現任總理梅克爾(Angela Merkel,港譯「默克爾」)即宣布不再連任,德國因此將在選後進入後梅克爾時代。目前看來,貝爾伯克顯然無法鞏固綠黨的人氣,支持度僅17%排名第三,出任總理的機會不大。 根據最新民調,社民黨以24%的支持度躍居第一,蕭茲頓時成了選民最青睞的總理候選人。」 至於近年氣勢浩大的綠黨,代表參選的貝爾伯克年僅40歲,確實給人耳目一新的感受,選戰初期一鳴驚人。 谷爾納分析說,身為人口最多的北萊因-西發利亞邦(Nordrhein-Westfalen)總理,拉舍特的抗疫政策在封城和解封之間猶豫不決,上月初西部鬧水患時,也沒把握機會展現魄力,視察時甚至嬉皮笑臉引發眾怒。反觀原本領先的基民/基社聯盟,由於總理候選人拉舍特表現不佳,支持度一路下滑僅剩21%,可能在梅克爾執政16年後第一次交出總理大位。 德國採內閣制,1大黨與1小黨組成聯合政府是常態,但在聯邦的層級從來沒有3個黨分享權力,勢必增加選後組成聯合政府的難度。三人在德國都是高知名度的政治人物,也各有一定的支持度。 而且社民黨優秀人才不足,蕭茲暫時領先只是因為對手太弱,並非民眾真的信任社民黨。知名民調機構佛爾沙研究中心(Forsa)的創辦人谷爾納(Manfred Güllner),近日接受外國記者訪問時表示,梅克爾作風穩健,政策有延續性,讓民眾有安全感。不過,長年觀察選戰的谷爾納指出,基民/基社聯盟和社民黨的支持度都只比2成略高,差距不大,未來幾週可能還有變化。但她在應對新書抄襲等風波時進退兩難,人品和耐壓性受到質疑。 不過,不論最後誰拿下最高票,都可能因得票率不足被迫與其它兩黨分享權力,增加組成聯合政府的難度,讓選後政壇陷入動盪。不過,他卻堅信自己一定勝選,而且試圖給人延續梅克爾路線的印象,加上對手頻頻失誤,選情最近突然翻轉。 在歐洲政壇,傳統大黨式微和政黨版圖支離破碎是大趨勢,德國也難以倖免,谷爾納因此研判選後的德國政壇將動盪一段時間。文:林育立(中央社駐柏林特派員) 德國距大選不到一個月,選情突然出現翻轉,基民/基社聯盟(CDU / CSU)因候選人表現不佳失去領先優勢,社民黨(SPD)後來居上躍居首位。 或許正因梅克爾執政太久,又受民眾信任,這次選戰可以觀察到一個有趣的現象,那就是主要候選人都試圖模仿梅克爾,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目前擔任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的蕭茲谷爾納分析說,身為人口最多的北萊因-西發利亞邦(Nordrhein-Westfalen)總理,拉舍特的抗疫政策在封城和解封之間猶豫不決,上月初西部鬧水患時,也沒把握機會展現魄力,視察時甚至嬉皮笑臉引發眾怒。 但她在應對新書抄襲等風波時進退兩難,人品和耐壓性受到質疑。知名民調機構佛爾沙研究中心(Forsa)的創辦人谷爾納(Manfred Güllner),近日接受外國記者訪問時表示,梅克爾作風穩健,政策有延續性,讓民眾有安全感。或許正因梅克爾執政太久,又受民眾信任,這次選戰可以觀察到一個有趣的現象,那就是主要候選人都試圖模仿梅克爾,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目前擔任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的蕭茲。「德國選民對他的印象已根深蒂固,認為他缺乏總理的架勢,他想在選前最後幾週扭轉形象十分困難。 在她下台前夕,民眾對她的信任度,正好攀上執政16年來的高峰。不過,他卻堅信自己一定勝選,而且試圖給人延續梅克爾路線的印象,加上對手頻頻失誤,選情最近突然翻轉。 不論最後誰拿下最高票,都可能因得票率不足,被迫與其它2個政黨合作,才能掌握國會的過半席位。目前看來,貝爾伯克顯然無法鞏固綠黨的人氣,支持度僅17%排名第三,出任總理的機會不大。 在歐洲政壇,傳統大黨式微和政黨版圖支離破碎是大趨勢,德國也難以倖免,谷爾納因此研判選後的德國政壇將動盪一段時間。根據最新民調,社民黨以24%的支持度躍居第一,蕭茲頓時成了選民最青睞的總理候選人。 |
2025-04-05 20:41
2025-04-05 20:40
2025-04-05 20:39
2025-04-05 20:32
2025-04-05 20:22
2025-04-05 20:07
2025-04-05 20:05
2025-04-05 20:02
2025-04-05 19:52
2025-04-05 19:44
2025-04-05 19:35
2025-04-05 19:20
2025-04-05 19:15
2025-04-05 19:07
2025-04-05 19:04
2025-04-05 18:58
2025-04-05 18:58
2025-04-05 18:57
2025-04-05 18:56
2025-04-05 18:53
2025-04-05 18:43
2025-04-05 18:41
2025-04-05 18:29
2025-04-05 18:28
2025-04-05 18:23
2025-04-05 18:13
2025-04-05 18:09
2025-04-05 18:04
2025-04-05 18:03
2025-04-05 18:02
友情链接: